范蠡《商经》 的故事

范蠡生卒约为孔子同时期,出身贫寒。父母早亡,由哥嫂扶养成人。范蠡小时天资聪慧,博闻强识,喜读书,抱负大,不喜耕作,众乡邻不齿。范蠡说:“你们怎么知道我的志向呢?”他苦读了《书》、《易》、《诗》等大量的书籍,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治国安邦的理论。范蠡不仅弄通了风后的《握奇经》,还潜心钻研了姜太公的军事书籍《六韬》和《三略》。姜太公把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作为军事韬略的三***宝,这一点范蠡特别推崇。后来范蠡无论是治家还是治国,姜太公的思想对其影响都很大。

当时著名的理财家计然(计然,名研,姓辛,字文子,著有《文子》一书,春秋时期名人),到南阳云游,范蠡拜其为师,跟他学习经济知识和经商技巧。

范蠡虽满腹经纶,但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选拔官吏,非贵族阶层不得做官。范蠡空有文才而不被任用。报国无门,使得范蠡放浪形骸,做事办事不合时宜,作出的事情往往令人惊诧不已,疯疯癫癫,行为怪异,被誉为有名的“楚国狂人”,乡邻们喊他为“范疯子”。

楚荆王时,楚国名士文种(字子禽,楚国郢人)到宛任令,听说范蠡年纪不大,但很有才能,就差官员去拜访他。手下人回来说:“范蠡行为怪异,疯疯癫癫是个疯子,不值得邀请。”文种却说:“一个人有才能,必假装疯狂,来掩盖其贤德。”此后多次拜访,范蠡都避而不见。这一天,文种又亲自拜访,却发现范蠡的大门紧闭,正要下车,忽见院墙下的一个破洞里有个人蓬头垢面,趴在那里冲着文种学狗叫。手下人便说:“这就是范蠡。”众乡邻都围着看热闹。文种手下的人怕文种难堪,忙用宽大的衣袖把洞遮住。文种却说:“我听说过狗只对着人叫,他是个人身,却对着我学狗叫,意思是说我是个人,是看得起我呀!”于是文种下车便拜,范蠡看也不看,文种只好悄然离去。

第二天,范蠡对其哥嫂说:“今天有贤人来拜访我,请借给我一套干净衣帽。”刚穿戴梳洗完毕,文种就来了。两人交谈后,方觉相见恨晚,结为终身知己。这就是我们南阳广为流传的“范蠡狗洞遇文种”故事。

这时,楚国的政治更加黑暗,有才之士得不到重用,两人的政治抱负眼看无法实现,就商量着要离开楚国,另投贤明,实现政治抱负。因伍子胥已投奔了吴国,于是两人就投奔了越国,遂受到越王的重用,成为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

范蠡认识文种后,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就到处云游、拜访贤人,并开始经商。一次到了商洛,商洛离淅川很近,据说是中国最早发明青铜器的地方。商洛当时生产的青铜器具很精美,远近闻名,当时上至豪门,下至百姓都以使用青铜器为荣耀。范蠡打听到邻近的秦国需求量大。范蠡想:物以稀为贵,如果把商洛的青铜器运到秦国,肯定能够牟取高利。范蠡于是就雇了很多牛车和人,到商洛地区去收集青铜器,到秦国去卖。在去秦国的时候,为了标明身份,就在牛车上和青铜器上都铸个“商”字,“商”的意思是“买卖”。

到了秦国国都咸阳,秦人看到牛头上写着“商”字,青铜器上铸着“商”字,加上一件件器具光亮耀眼,精美绝伦。于是人们都叫着“商人来了”、“商人来了”,不一会儿,就把器具抢购一空。“商人”后来就成为买卖商品人的代称,“商人”的名称由此而来。范蠡是中国最早的商人之一。

越王勾践三年,勾践想攻打吴国,范蠡劝阻不听,结果被吴打败。吴国围困勾践于会稽山上,越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范蠡出计,让文种去议和,刚开始吴王不答应,通过贿赂吴国的太宰喜否,议和成功。越国保住了,但吴王夫差提出勾践必须到吴国为人质。

吴王夫差好色,为投其所好,消磨敌人的斗志,麻痹对方,范蠡向勾践献策:用美人计。勾践同意了,下令在全国遍寻美女上报朝廷。最后各地共报上美女20多个,范蠡亲自去挑选,选出了容貌最美的一个女子西施西施是越国苎罗(今浙江诸暨南)人。苎罗山有东西两村,两村人大多姓施,她住西村,故称西施。西施是个绝色美女,其容貌之美,方圆皆知。西施不但貌美,而且深明大义,是一个爱国之人。西施与范蠡几经交往,相互产生爱意,但为了越国就答应前往吴国。范蠡先带西施来到越国国都。快到越国都时,城中的百姓听说西施貌美,纷纷出城来到郊外,想一睹西施的美貌。

范蠡见人多拥挤,道路堵塞,便将西施安排到城外馆舍,并让人传话:“要想观看西施,须先交纳金钱一文。”于是设柜收钱,顷刻之间,钱柜就满了。西施在郊外停留三天,范蠡得金钱无数,他将钱运交国库。

范蠡把西施送给夫差。夫差见到西施,喜其美貌,非常宠幸她。为她修建了馆娃宫,馆娃宫内造了响廊,屐是木板拖鞋,廊下的土地被挖成瓮形大坑,上面用厚木板覆盖铺平,西施和宫女们穿着木鞋在上面行走,铮铮有声,悦耳动听。现部分古迹亦存。夫差还为她修建了姑苏台,夫差与西施经常在姑苏台上饮酒作乐,逐渐不理朝政,朝纲日坏。

吴亡后,西施因与范蠡早已心心相印,就随范蠡一同出走,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英雄与美人的传奇佳话,又有一说勾践得到西施后,勾践妻嫉恨杀了西施。

公元前476年,在范蠡和文种的帮助下,勾践卧薪尝胆,经过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深谋20余年,终于灭掉了吴国。灭掉吴国后,勾践挥师北上,与众诸侯会盟于徐州,勾践当了霸主。自徐州返回后,勾践摆宴祝贺,群臣欢歌笑语,十分高兴。此时,只有勾践一人面无喜色,范蠡看到后叹道:“越王不想将功劳落到大臣名下,只能同患难,不能共享乐,猜忌之心已露,我若不走,必有不测。”第二天,范蠡就向越王道别,勾践说:“灭掉吴国,全凭你的帮助,现吴国已灭,天下太平,我正要和你分享这个国家,共享富贵,为什么要走?如果走,我将杀掉你的全家。”范蠡说:“臣的生死全系大王,但我辞官决心已下,你若要杀我,我亦无法。”于是范蠡在夜间悄悄出走。

范蠡出走之后,给文种去了一封信,信上写道: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勾践长着长长的脖子,嘴尖像鸟嘴一样,这样的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乐。我已经走了,你若不走,定有杀身之祸,望你接到信后,尽快行动。

文种接到信后,就称病不朝。越王的左右有嫉恨文种的人向勾践进谗言道:“文种自认为功高盖世,现在大王不封赏他,他心中不满,所以不上朝。”勾践了解文种的才干,觉得吴国已灭,他对自己已经无用,更害怕文种有朝一日作乱,无人能制,现听群臣这么说,就有了杀文种之心。

有一天,越王突然到文种家中探病,随手解下宝剑,放在文种床边,对他说:“你教我七条计谋,我用了三条就已灭吴,剩下的四条你帮我到地下去见先王如何。”说完就走了,文种把宝剑取出一看,正是当年吴王赐令伍子胥自杀的宝剑,立即就明白了越王的意思,于是仰天长叹道:“我不听范蠡的话,今日终被越王所杀,我真后悔呀!”说完举剑自刎而死。

范蠡到了齐国,隐姓埋名,自称“鸱夷子皮”即生牛皮,意为“有罪被流放的盛酒皮囊”。这是为了纪念被吴王逼杀、并装入叫“鸱夷”牛皮革囊中抛入大海的伍子胥。范蠡认为自己的遭遇同伍子胥一样。在齐国,范蠡充分利用青年时期向计然学到的经商知识。范蠡想:对付吴国定了七条计策,我只用了三条就灭了吴,我要把治国与治家结合起来,来置家产。所以他们一家在海边开荒种地,引海水煮盐,没多久财产已达数十万钱。齐国人听说他贤能,便想让他做齐国的丞相。范蠡感叹地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相,这都是普通人最得意的事了,长久地享受这种荣誉不好呀!”于是范蠡归还相印,悄悄地把财产分给亲戚乡邻,只带少量财物又一次不辞而别。

这次,他到了“陶”(今山东定陶)这个地方,陶当时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商业往来频繁。他认为陶是天下的中心,是交易买卖、互通有无的商业要道。在此谋生置产,可以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陶朱公做生意讲究薄利多销,赚钱只赚十分之一的利润,看准行情买卖货物,货物的买入和出售都很谨慎,不多久家产已达上亿计,富比王侯。天下都知道陶朱公了,诸侯争相与他交往。

范蠡住在陶地时,生了个小儿子。小儿子长大后,不知钱来之不易,花钱如流水。这时范蠡二儿子在楚国因杀了人而被逮了起来。范蠡认为,杀人偿命,理所应当。但是,家里有千金财产的孩子,是不应该在大庭广众面前被处死的。于是就要求他的小儿子,叫他去探视一下。长子听说了,要求让他去办。范蠡不答应,长子觉得很委屈,感到范蠡不相信他的办事能力,闹着自杀。范蠡夫人知道后,对范蠡说:“你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老二的命,现在老二没救回来,却让长子先死,你咋能这样?”范蠡没办法,只好让长子带了两万四千两黄金去了楚国,并写了一封信给他从前在楚国的好朋友庄先生。

范长子在出发前,又私自带几百镒的黄金。见到庄先生,范长子把信及两万四千两黄金给了他。庄先生收下钱后对他说:“赶快离开楚国,即使你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为什么。”庄先生是个很耿直讲信誉的人,虽穷困潦倒,但上至楚王下至百姓都很尊重他。这次他收下范蠡的钱,并不是有意接受,而是表明一种信誉,想等他办成事后,再送还陶朱公。所以庄先生对其夫人说:“这是陶朱公的钱,如果我有什么不测,这钱一定要送还给他。”范蠡的长子却担心把钱送给他,不会起什么作用。为了保险起见,继续在楚国逗留,并用私带的钱去贿赂楚王身边的人。

庄先生找到一个适当的机会对楚王说:某星出现在某个位置,对楚不利,要他施恩德,去避害。楚王答应了,准备大赦天下。楚王身边的人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告诉范长子。范长子认为只要大赦,他弟弟肯定要放,白白给庄先生那么多钱实在太可惜了,于是他又见了庄先生。庄先生很吃惊,问他为什么不走。范长子说:“楚王准备大赦,我弟弟没事了,特来向你辞别。”庄先生一听就明白啥意思,就把财物给了他。长子很庆幸这次的钱能失而复得。

范蠡年老的时候,由子孙持家,最后的家产越做越大。当时有一个猗顿的人听说陶朱公经商有法,就拜他为师,后来经商致富,家产也达亿计。后人说起富豪就把他俩并称为“陶朱猗顿之富”。范蠡被认为是做生意人的老祖宗。

范蠡搬迁三次,每次搬迁都有自己的目的,每次都能成名。治国则国盛,治家则家富。他淡泊名利、急流勇退的行为给后人很大的启示,后代有贤德的人都把范蠡的这种行为作为处世的楷模。他一人集政治、财富、美人于一身,试想,古今中外,有几人能够达到这一层次?宋王十朋曾写诗“只与君王共辛苦,功成身退步逡出。五湖渺渺烟波阔,谁是扁舟第一人”来赞扬他。

范蠡曾著有《范蠡篇》(已轶)、《范子计然》15卷、《养鱼经》1卷。其中《养鱼经》是世界上最早一本关于养鱼知识的书籍。

根据陶朱公的经商思想加工整理而成的《陶朱公生意经》,又称《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商训》或《陶朱公经商十八则》,至今仍在定陶一带流传。《陶朱公生意经》内容如下:

生意要勤快,懒惰百事废。

用度要节俭,奢华钱财竭。

价格要证明,含糊争执多。

赊欠要证人,滥欠血本亏。

货物要面验,滥入质价减。

出入要谦慎,潦草错误多。

用人要方正,歪斜托付难。

优劣要细分,混淆耗用大。

货物要修正,散漫查点难。

期限要约定,马虎失信用。

买卖要随时,拖延失良机。

钱财要明慎,糊涂弊端生。

临事要尽责,委托受害大。

账目要稽查,懈怠资本滞。

接纳要谦和,暴躁交易少。

主心要宁静,妄动误事多。

说话要规矩,浮躁失事多。

工作要精细,粗糙出劣品。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馀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於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於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於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於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遗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柰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於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於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柰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柰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故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

太史公曰: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句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句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越祖少康,至于允常。其子始霸,与吴争强。槜李之役,阖闾见伤。会稽之耻,勾践欲当。种诱以利,蠡悉其良。折节下士,致胆思尝。卒复雠寇,遂殄大邦。后不量力,灭於无强。 我们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个出人才的好地方。南阳就有四圣,他们是“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范蠡作为南阳众多人才中的佼佼者,更与“卧薪尝胆”、“吴越争霸”这些在老百姓中流传很广的成语和故事密切相连。

译文(没有逐句翻译):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三户人,据说是宛城区黄台岗三十里屯人(另有淅川、内乡说),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他被当时楚宛令文种所赏识,相交甚深。后两人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他存越灭吴,雪会稽之耻,成为春秋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功成名就后,他淡泊名利,毅然弃官经商,累治家产数以亿计,富比王侯。他的经商思想和经商理论一直到现在还被人们流传、使用,成为我国古代的商界先圣,被后人尊称“陶朱公”、“商圣”。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chunqiuzhanguogushi/1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