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女子的发式是什么样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发式名目繁多,比较著名的是灵蛇鬓、飞天鬓、云鬓等。

飞天鬓,就是把头发集中在头顶,分成几股,然后绾成圆环,高耸在上。这是在南朝刘宋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发式。

灵蛇鬓是曹植的嫂嫂甄氏发明的,发髻就像蛇的身体一样扭曲盘旋。传说甄氏进入魏宫当了皇后以后,每天梳妆打扮的时候都有一条绿色的小蛇盘结在她的左右,甄氏就是模仿它盘绕的形状梳成了各种鬓式。梳这种发髻的时候,一般都是把头发掠在头顶,然后汇成几股,再盘成各种形状。结果,发髻巧夺天工,每日不同,深得天子的喜爱和妃嫔的羡慕。

云鬓是魏晋南北朝妇女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发式,就是把鬓发梳理成薄薄一片,好像蝉的翅膀一样,给人动荡飘逸的美感。

除了上面提到的发式以外,另外还有盘桓鬓、反绾鬓、百花鬓、涵烟鬓、芙蓉鬓、归真鬓、凌云鬓等,也是当时流行的发式。

在魏晋南北朝盛行高髻的时期,假发的使用非常普遍。一些头发短的人,为了使自己的发髻能达到时尚的标准,不得不在头发之间加上一些假发来梳理发髻,或用假发制成发髻再戴到头上。假发髻也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如“蔽髻”就是一种假髻,这种假髻梳成以后还要插上金银饰品,而且所用的首饰也有严格的要求。当时,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假髻,名叫“缓髻”。做这种发髻的人大多是贵族家的妇女。这种假髻在头顶竖立,必须有明显的向前倾的架势,才能产生那种雍容华贵的特殊效果。有的时候,因为发髻太高几乎没有办法竖立起来,余下的头发就在额头搭着,仅仅能露出眉目。两髻垂下的头发也把耳朵遮住,并且和脑后的头发相连,有些还形成披肩发。朝廷命妇的假髻所用饰物都有严格规定,按金钿多少区分等级。随着假髻的盛行,人发供不应求,假髻的价格相当昂贵,贫穷人家的女子置办不起假发,不得不去邻家借,这就是所谓的“借头”,当时借头之风很是盛行。东晋名士陶侃之母早年因家贫无力待客,忍痛剪下自己的秀发卖钱沽酒的轶事,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产生。

五代女子高髻簪花发式,敦煌莫高窟壁画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妇女模仿西域少数民族妇女,将头发绾成单鬟或双鬟鬓式,高耸在头顶之上。也有梳丫髻或螺髻的。南朝时,受佛教人物衣着打扮影响,妇女多在发顶正中分出鬓鬟,梳成上竖的环式,因而有“飞天鬓”之称。此外,还有在额部涂黄(名“额黄”)、眉心点圆点(名“花钿”)及鬓边或胸前插鲜花、腕上带手镯,或用金银、玳瑁做成斧、钺、戈、戟等形状充当笄来作装饰。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nanbeichaogushi/17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