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斩马谡?马谡究竟做错了什么

三国志》在诸葛亮马谡传记当中都没有详细说明,倒是在《王平传》当中有一点具体描述:“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这段话第一句的意思是,马谡舍弃了大军饮用水的水源,驻扎到了山上。

街亭是个什么地方?一般认为,街亭是一个咽喉之地,是群山中的一个关口,交通要道,从诸葛亮让先头部队占领这个地方来看,这里或者是一个关隘,也或者是一个大的城镇,总之,这里应该有一个小城,在古代,一般的县都会有城,较大的镇甚至较大的村子都会有围墙,这围墙就是用来防御的,所以,《三国志・张A传》中有“谡依阻南山,下不据城”一说。

看起来,马谡的部署错在“上山”,在这里,有这样一些疑问,诸葛亮的部署会具体到是驻守在什么地方吗?马谡不知道军队人马要喝水吗?假如仅仅是一个饮用水问题,王平提醒了他,他还不懂得吗?回头再把整个战役连起来看,假如街亭不失,赵云丢失了箕谷,诸葛亮还能够继续进攻长安不回撤吗?这最后一个问题,即便是赵云失利后能够“敛众自守,不至大败”,战场上的态势已经不利于诸葛亮,不退兵恐怕后路被断,他还得退兵,那么,再有一问:假如因为赵云而退兵,赵云会被斩首吗?后边的事情不可以设想,但现实是赵云不但没有杀头,还得到了赏赐,那原因是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亲自断后,军需物资没有大的损失,兵将也没有大的死亡,所以,诸葛亮就让赵云把部队剩下的绢布分赐给将士,只不过,赵云认为,打仗没有缴获(军事无利),不应该得到赏赐才没有接受。

这样对比来看,失败并不是马谡被处死的唯一原因,马谡被处死,恐怕在于他既违背了诸葛亮部署,又导致了战场形势的被动,而这个部署就是要在下面“据城”而守,而不是上那座南山,说得更明白一点,马谡上山,是摆出了一副进攻的阵势,而不是“据城”而守,这就是他违背诸葛亮部署的症结所在。

诸葛亮的部署是,马谡守在街亭,挡住魏明帝的张A军,由他在西北方向攻城掠地,这样一来,蜀国军队的攻守方向已经有了一个转换,马谡这个先头部队,不再是一个攻击部队,而是一个防守军,进攻端在诸葛亮,可惜,马谡并不一定真正理解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又碰到了一个懂军事身经百战的魏国大将张A。

在这次战事当中,张A是先断了马谡的饮用水源然后才出击的,从汲道被断到因为饮水成为问题,这当中应该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张A是等着马谡先出手的,而马谡却是“举措烦扰”(《三国志・王平传》语),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和措施来应付这种局面,在这次战役当中,王平只是率领着一千余人,在他“鸣鼓自持”时,张A以为是伏兵,也并不急于逼近厮杀,这让王平有机会收拾败退之兵全身而退,这次战役,魏明帝一共派出了两路大军,南路由曹真对敌赵云,北路由张A拒敌马谡,而在《三国志・张A传》当中,魏明帝给张A的任务是“拒亮将马谡于街亭”,假如马谡“据城而守”,张A会不会不急于进攻,双方能够相持一段时间?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是和诸葛亮的一种战略性的分歧,诸葛亮知道,他不可能在这一次战役中就能消灭魏国,因此他要进一步得一地,得一地巩固一地,而马谡改变的就是这样的“部署”,变防守为进攻,幻想一战而胜,可以设想,假如马谡侥幸取胜,他在蜀国会是什么样的影响?

马谡不是姜维,他在蜀国有势力,哥哥马良是先主刘备的身边人,这时虽然死了,但他的影响还在,其他还有兄弟三人,个个优秀,马谡是诸葛亮违背刘备的告诫受到重用的,这难道不会让诸葛亮很失望吗?

马谡是智谋之士,这种人看问题在于他的先见性,就像诸葛亮自己的那个三分天下,诸葛亮是排斥了其他人的意见提拔马谡的(违众拔谡),而马谡却不堪重用,一上来就打了大败仗,一个诸葛亮违众提拔的人,却和诸葛亮战略思想相悖,这个马谡又怎能不令诸葛亮伤心至极!不仅如此,一个还在马谡没死就给他讲情的李邈,也被诸葛亮打发走了。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lishigushi/30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