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政治

  春秋战国是长达五百年的一个变局,这一场变局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管理方式、官制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我们再谈一下政治上的变化。

  如果我们要看一看《史记》,里面有一种体例称作「世家」,《史记》是用十二「本纪」记述皇帝或者一个大朝代的历史的,比如夏本纪、商本纪。那么「世家」是记述诸侯的历史;「列传」记述普通人的;还有「书」记录跟文化有关的;还有「表」就是时间,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事。《史记》有这么五种体例。其中「世家」在「二十四史」的后面二十三本中几乎就没有再出现过了,只有《新五代史》是一个例外,这就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有关系的了。

  周朝实行「分封制」,我们在第二集中曾经谈到过,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大夫;大夫也把封地分成不同的小区域,然后分封给士。那么在分封制度中得到封地的这些人,他们的封地是世袭的、他们的身分也是世袭的。我们讲过周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诸侯的嫡长子继位之后还是诸侯;国君的长子还做国君;那么他手下的大夫死了之后,他的嫡长子接替他的位子,还做大夫。

  所以说他的爵位和封邑是世世代代传下去的,这个呢叫做「世卿世禄」,就是世世代代你的爵位和封邑全都是往下传的。那么「世卿世禄」就带来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它是有一个家族往下传封爵和封邑的世系,所以《史记》中就用「世家」来记述这一个家族的兴衰史。

  到了春秋末年、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度就开始瓦解,由于频繁的进行战争,所以国君需要选择有才能的人来领导军队,同时也需要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因为才能是不能世袭的嘛,所以说谁有才能就用谁。比如在春秋时候,齐桓公管仲管仲的出生非常的卑微。

  所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整个中国的官制从「世卿世禄」度转变为「官僚制度」,也就是作为一个有才能的人,可以有你的封地和爵位,但是你的封地和爵位是不能够往下传的,一旦你要告老致仕、要回家了,那么你的封爵和封邑全部都要交回来。

  那么到了秦国时期,它不再实行「分封制」,「世卿世禄」这样的制度就彻底的被瓦解了,由于「世卿世禄」的瓦解带来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也就是国家从「分封制」变成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我们知道秦朝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因为当时秦始皇在统一天下的时候,曾经下诏,问手下的大臣这个国家应该如何的管理?那么其中有一个丞相叫做王绾,他说:像燕国齐国楚国赵国这样的地方,离我们中央政府非常远,那要怎么去控制那个地方呢?所以建议秦恢复周朝当年的「分封制」,把秦始皇自己家里亲贵子弟封到那个地方去做王。

  当时廷尉李斯坚决反对王绾提出的分封建议,他说当时周武王在分封的时候,各个国家本来都是兄弟关系,非常的要好,但是传了几代之后,关系就越来越疏远,到了战国时期互相之间兵戎相见,过去的亲属关系也不算数了。如果说再恢复「分封制」的话,就会重启战国时期的大乱局面。所以他建议把国家的政体,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

  「分封制」是一个诸侯统治这个国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他有自己的兵源,有自己的财政,有自己的人事任免权,所以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邦国。但是改为「郡县制」之后,所有郡县里的郡守,或者县令,他不再是这个郡或者县的主人,而只是在这个地方负责地方的治理。就像一个公司里,他不再是公司的董事长,而是这个公司的CEO。「郡县制」就等于是国家派遣官吏到一个郡或者到一个县去治理那个地方,那么他也不是从郡或县中收来的税收养活自己,他靠的是中央政府发给他的俸禄,所以这样也就实现了秦国对整个国家的控制。秦始皇认为李斯的建议非常好,采纳了这个建议之后,就把秦国分成了三十六个郡,郡下再设县。

  「郡县制」其实在东周列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当时一些诸侯国在通过战争抢夺来土地,或者通过开垦荒地得到的土地,不再分给底下的大夫,所以诸侯就把这种地方置为郡,或者置为县,在东周的时候郡和县是平级的,边远的地方地广人稀的,土地比较大人口比较少,这种地方置郡;那么土地比较小人口比较稠密的地方置县,后来随着生产的扩张、生产的发展,很多过去是比较荒凉的郡,逐渐的人口开始多起来,那么就把这个郡又划分成不同的县,这样的话郡和县就变成了郡在县的上一级。

  东周列国时期,「世卿世禄」的制度开始瓦解,「官僚制度」逐渐形成。国家的政治制度也从周代的「分封制」演变为秦朝开始的「中央集权制度」。我们看到,秦以后凡是试图恢复或者部分恢复「分封制」,最后都酿成了战乱,如汉景帝时的「吴楚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清朝的「三藩之乱」等等。秦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为郡县制。

  ——节录自《笑谈风云》第一季《东周列国》第二十四集《历史变局》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chunqiuzhanguogushi/2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