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偃 后代 古人尊称寿高德馨的老者为“绛老”

明代遗存线刻“绛县师”石碑

明代线刻“绛县师”石碑系我国尊老爱老实物象征

打开电脑,在百度键入“绛老”词条搜索,与之相关的词章多到难以数计,可见“绛老”知名度之高,堪称高寿老人的专用热词。追根溯源,“绛老”发生地正是我省运城市的绛县。

感人故事源远流长

《春秋左传·鲁襄公三十年》(前543)载:“二月,癸未,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走问诸朝,师旷曰:‘鲁叔仲惠伯会郤成子于承匡之岁也。是岁也,狄伐鲁。叔孙庄叔于是乎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及虺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七十三年矣。’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士文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赵孟问其县大夫,则其属也。召之,而谢过焉,曰:‘武不才,任君之大事,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敢谢不才。’遂仕之,使助为政。辞以老。与之田,使为君复陶,以为绛县师,而废其舆尉。”

将上文释义成现代文的意思是:“二月二十二日,晋悼公夫人请为婆家杞国筑城的民工吃饭,问一位老人的年纪,对方未直言,而是说出生那一年,是正月初一甲子日,已过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日了,最末一个甲子日到今天正好是二十天。随行官吏算不出他的年龄,便回朝问博学的大夫师旷。师旷精确计算后答:“老人生于鲁国叔仲惠伯会郤成子的那一年(前616年,晋灵公五年),已活了26660天,满73岁了。”(古代以干支纪日,60天为一个甲子日,445个甲子日,共22670天,减去10天,等于26660天。总天数除以每年365天,等于73岁。)主持国政的正卿赵武非常佩服老人的学识和智慧,向其道歉,免除其徭役,聘其为绛地县师。从此,后人把德馨寿高的老者尊称为“绛老”或“绛人”“绛生”。唐代刘长卿《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诗曰:“天清婺女出,土厚绛人多。”宋代秦观《代谢历日表》曰:“宣布诏条,预识金穰之岁;省观风俗,不疑绛老之年。”宋代苏辙《赠史文通奉议》诗之二曰:“早岁识岩客,近时逢绛生。”特别在故事发生地绛县,对“绛老”更是推崇之至,建亭立碑,以示纪念,载入历代县志,至今仍珍存着明代遗存的线刻“绛县师”石碑,成为我国尊老爱老的实物象征,绛县也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县”。

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绛县位于我省南部,运城市东北端,素有“七山三岭一分川”之称。平均海拔约750米。县境东部和南部由长90多华里、纵深20多华里、总面积达670平方公里中条山环抱,属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域,被郁郁葱葱的植被所覆盖,构成罕见的天然氧吧区域。绛县境内续鲁、磨里、里册、陈村、紫家、冷口等6条山峪里群峰耸峙、沟深峪长,晋水、涑水、浍水、沸水、绛水、洮水皆发源于此。水质清澈纯净,汇聚成涑水河、浍河、黑河、大交河4条平川季节性河流。在大交、横水等平川地区,星罗棋布着220处泉水,仅列入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里的就有沸泉、贺水、范必、大郡、溢沟等5处。该县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严寒少雪。年平均气温11.7℃,地面温度13.5℃,年平均日照2281.1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19天,非常适宜人类的繁衍生息。据绛县有关部门检测,截至2015年,绛县森林覆盖率35.8%,高出全国21.66%的比率14.14%;地下水的砷、镉、铬等30项含量均为合格,水质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24%;全年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天数超过运城市的平均水平。

绛县山川相宜,土地肥沃,水质优良,物产极为丰富。深山老林里遍布人参、鹿茸、麝香、党参、地黄、远志、柴胡、防风等野生药材;丘陵坡面长满山楂、樱桃、钙果、核桃、红枣、山葡萄等即食鲜果;阡陌田间出产麦、谷、豆、玉米、薯等五谷杂粮。这些纯天然物产均富含营养成份,长期享用自然有益于健体延寿。

老话讲:“人活七十古来稀。”而绛县却留下诸多高寿有为的事例。《史记》载:生于绛县尧寓村的帝尧活了118岁;春秋时,晋文公62岁才当上国君,由于其见多识广,又起用了狐偃赵衰等一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老臣辅佐,短短8年就使晋国发展成中原霸主;乾隆版《平阳府志·卷之二十八方技》载:“曹鹤徵,绛县人,素性耿介,取舆不苟,家饶,偶遇异人授于针法,每日门聚百餘。病愈,毫不索谢,远来者或赠以酒食,坚介屡以金帛致谢,圣弗受。年九十八岁,面红须白,鹤发童颜,里中呼为曹神仙。”

自古至今,绛县的好山好水好产品闻名遐迩。据绛县有关部门统计,人均期望寿命比全国高1.6岁;80岁以上老人5000余名,占总人数的1.7%,比全国的1.4%高出0.3%。

优美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绛县成为人类繁衍生息的胜境宝地。

尊老风气世代相传

由于广受传统孝道文化的熏陶,尊老爱老的观念在绛县久以深入人心,也因而代有才人。晋国乐师、谋臣师旷(约前609-前527)年轻时入宫服务悼公、平公40年,赢得国君的高度尊敬和信任,在70高龄时,晋平公仍舍不得让他卸职。汉刘向《师旷劝学》载:“(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甲寅科状元、绛县籍张观(985-1050),德才兼备,深得仁宗信任,先后任太常丞、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翰林学士、左司郎中、中丞、知府、同知枢密院事等要职,笃行于孝,在河南许川任知府时,上书皇帝,愿以官转授任州从事的父亲。宋真宗感念其诚,授其父亲为京官相府卿。父亲病故,张观哀伤之极,竟服孝而终。

光绪《绛县志·人物》载:陈佐周,陈村里人,年十五,父所性卒,哀毁甚,非杖不起。事母,李氏不命之退而不敢退;母或谴责必跪受,汤药必亲尝。徒步百里延医,遇盗将杀之,忽虎出丛薄间,盗骇遁,虎亦逡巡去。母殁寝柩,次三年不入室。

在绛县,矗立着清道光年间建造的乔寺碑楼和南樊石牌坊。乔寺碑楼是周禄在的后代、亲眷、伙友、乡邻为其建造的功德碑楼;南樊石牌坊是贾宗洛为其祖李恭人建造的贞节坊。作为古代尊老敬老的实证,它们以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以来,绛县尊老敬老的风气更是蔚然成风。县、镇、村每年都要表彰一批好媳妇、好婆婆,带动了全县社会风气的好转,连续多年荣获省、市综合治理先进县。

今年以来,绛县县委、县政府响应山西省委“文化强省”和运城市委“古中国、新运城”的战略构想,充分利用独有的“绛老”人文资源,把建设长寿之乡列入“十三五”规划,并举全县之力开展“绛老”文化研究、优化生态环境、研制健康食品、发展养老事业,培育“绛老”旅游景区,把“绛老”文化发扬光大。

刘玉栋

明代遗存线刻“绛县师”石碑

明代线刻“绛县师”石碑系我国尊老爱老实物象征

打开电脑,在百度键入“绛老”词条搜索,与之相关的词章多到难以数计,可见“绛老”知名度之高,堪称高寿老人的专用热词。追根溯源,“绛老”发生地正是我省运城市的绛县。

感人故事源远流长

《春秋左传·鲁襄公三十年》(前543)载:“二月,癸未,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走问诸朝,师旷曰:‘鲁叔仲惠伯会郤成子于承匡之岁也。是岁也,狄伐鲁。叔孙庄叔于是乎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及虺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七十三年矣。’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士文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赵孟问其县大夫,则其属也。召之,而谢过焉,曰:‘武不才,任君之大事,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敢谢不才。’遂仕之,使助为政。辞以老。与之田,使为君复陶,以为绛县师,而废其舆尉。”

将上文释义成现代文的意思是:“二月二十二日,晋悼公夫人请为婆家杞国筑城的民工吃饭,问一位老人的年纪,对方未直言,而是说出生那一年,是正月初一甲子日,已过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日了,最末一个甲子日到今天正好是二十天。随行官吏算不出他的年龄,便回朝问博学的大夫师旷。师旷精确计算后答:“老人生于鲁国叔仲惠伯会郤成子的那一年(前616年,晋灵公五年),已活了26660天,满73岁了。”(古代以干支纪日,60天为一个甲子日,445个甲子日,共22670天,减去10天,等于26660天。总天数除以每年365天,等于73岁。)主持国政的正卿赵武非常佩服老人的学识和智慧,向其道歉,免除其徭役,聘其为绛地县师。从此,后人把德馨寿高的老者尊称为“绛老”或“绛人”“绛生”。唐代刘长卿《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诗曰:“天清婺女出,土厚绛人多。”宋代秦观《代谢历日表》曰:“宣布诏条,预识金穰之岁;省观风俗,不疑绛老之年。”宋代苏辙《赠史文通奉议》诗之二曰:“早岁识岩客,近时逢绛生。”特别在故事发生地绛县,对“绛老”更是推崇之至,建亭立碑,以示纪念,载入历代县志,至今仍珍存着明代遗存的线刻“绛县师”石碑,成为我国尊老爱老的实物象征,绛县也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县”。

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绛县位于我省南部,运城市东北端,素有“七山三岭一分川”之称。平均海拔约750米。县境东部和南部由长90多华里、纵深20多华里、总面积达670平方公里中条山环抱,属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域,被郁郁葱葱的植被所覆盖,构成罕见的天然氧吧区域。绛县境内续鲁、磨里、里册、陈村、紫家、冷口等6条山峪里群峰耸峙、沟深峪长,晋水、涑水、浍水、沸水、绛水、洮水皆发源于此。水质清澈纯净,汇聚成涑水河、浍河、黑河、大交河4条平川季节性河流。在大交、横水等平川地区,星罗棋布着220处泉水,仅列入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里的就有沸泉、贺水、范必、大郡、溢沟等5处。该县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严寒少雪。年平均气温11.7℃,地面温度13.5℃,年平均日照2281.1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19天,非常适宜人类的繁衍生息。据绛县有关部门检测,截至2015年,绛县森林覆盖率35.8%,高出全国21.66%的比率14.14%;地下水的砷、镉、铬等30项含量均为合格,水质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24%;全年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天数超过运城市的平均水平。

绛县山川相宜,土地肥沃,水质优良,物产极为丰富。深山老林里遍布人参、鹿茸、麝香、党参、地黄、远志、柴胡、防风等野生药材;丘陵坡面长满山楂、樱桃、钙果、核桃、红枣、山葡萄等即食鲜果;阡陌田间出产麦、谷、豆、玉米、薯等五谷杂粮。这些纯天然物产均富含营养成份,长期享用自然有益于健体延寿。

老话讲:“人活七十古来稀。”而绛县却留下诸多高寿有为的事例。《史记》载:生于绛县尧寓村的帝尧活了118岁;春秋时,晋文公62岁才当上国君,由于其见多识广,又起用了狐偃赵衰等一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老臣辅佐,短短8年就使晋国发展成中原霸主;乾隆版《平阳府志·卷之二十八方技》载:“曹鹤徵,绛县人,素性耿介,取舆不苟,家饶,偶遇异人授于针法,每日门聚百餘。病愈,毫不索谢,远来者或赠以酒食,坚介屡以金帛致谢,圣弗受。年九十八岁,面红须白,鹤发童颜,里中呼为曹神仙。”

自古至今,绛县的好山好水好产品闻名遐迩。据绛县有关部门统计,人均期望寿命比全国高1.6岁;80岁以上老人5000余名,占总人数的1.7%,比全国的1.4%高出0.3%。

优美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绛县成为人类繁衍生息的胜境宝地。

尊老风气世代相传

由于广受传统孝道文化的熏陶,尊老爱老的观念在绛县久以深入人心,也因而代有才人。晋国乐师、谋臣师旷(约前609-前527)年轻时入宫服务悼公、平公40年,赢得国君的高度尊敬和信任,在70高龄时,晋平公仍舍不得让他卸职。汉刘向《师旷劝学》载:“(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甲寅科状元、绛县籍张观(985-1050),德才兼备,深得仁宗信任,先后任太常丞、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翰林学士、左司郎中、中丞、知府、同知枢密院事等要职,笃行于孝,在河南许川任知府时,上书皇帝,愿以官转授任州从事的父亲。宋真宗感念其诚,授其父亲为京官相府卿。父亲病故,张观哀伤之极,竟服孝而终。

光绪《绛县志·人物》载:陈佐周,陈村里人,年十五,父所性卒,哀毁甚,非杖不起。事母,李氏不命之退而不敢退;母或谴责必跪受,汤药必亲尝。徒步百里延医,遇盗将杀之,忽虎出丛薄间,盗骇遁,虎亦逡巡去。母殁寝柩,次三年不入室。

在绛县,矗立着清道光年间建造的乔寺碑楼和南樊石牌坊。乔寺碑楼是周禄在的后代、亲眷、伙友、乡邻为其建造的功德碑楼;南樊石牌坊是贾宗洛为其祖李恭人建造的贞节坊。作为古代尊老敬老的实证,它们以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以来,绛县尊老敬老的风气更是蔚然成风。县、镇、村每年都要表彰一批好媳妇、好婆婆,带动了全县社会风气的好转,连续多年荣获省、市综合治理先进县。

今年以来,绛县县委、县政府响应山西省委“文化强省”和运城市委“古中国、新运城”的战略构想,充分利用独有的“绛老”人文资源,把建设长寿之乡列入“十三五”规划,并举全县之力开展“绛老”文化研究、优化生态环境、研制健康食品、发展养老事业,培育“绛老”旅游景区,把“绛老”文化发扬光大。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chunqiuzhanguogushi/19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