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偃是个怎样的人?永不熄灭志向的火焰

狐偃,字子犯,重耳的舅父,重耳早年以父礼事之。晋献公派人去蒲诛杀重耳时,他尊父亲狐突之命,先期奔蒲城来向重耳告讯,并协助重耳脱免奔翟,其后与众多奔投的大臣一起追随重耳流亡。重耳回国后,他受上奖,参与国政,积极倡导文公的尊王图霸活动,为晋国的霸业创建立下了绝大的功劳。
  在晋文公的众臣中,狐偃机智灵活,才气很高,同时心志远大,历经磨难而不稍减,他以自己的个性极大地影响了晋文公,激励了文公的图霸之心,开启了晋国独特的创霸之路。
  扶主称霸的三次关键性劝谏
  晋文公走上霸主地位的路程是极为坎坷的,在几处关键的地方,狐偃为之起了开胸启腑、纠枉导正的作用。
  第一次,重耳居翟十二年后,晋惠公派勃前来谋刺他,狐突先期派人来劝他逃走,重耳表示说:“吾妻子皆在此,此吾家也。”不愿意再去别处,狐偃劝重耳说:“吾之适此,非以营家,将以图国也,以力不能适远,故暂休足于此。今为日已久,宜徒大国,勃之来,殆天遣之以促公子之行乎?”(第三十一回)重耳又担心无国可去,狐偃分析说:“齐侯虽耄,伯业尚存,收恤诸侯,禄用贤士。今隰朋新亡,国无贤佐,公子若至齐,齐侯必然加礼。倘晋有变,又可借齐之力,以图复也。”重耳同意了他的意见,君臣远投齐国,受到了遂与齐姜主谋将重耳灌醉后带离齐国。重耳醒后大骂狐偃,问他带走自己是什么用意,狐偃回答:“将以晋国奉公子也。”狐偃的所为使重耳抛弃了家室之乐,促使他专力谋国。第三次,晋文公返国、稳定了政局后,适逢周王派人来请晋国出兵勤王,文公尚有疑虑,狐偃极力以尊王图霸相劝,文公尚表示:“寡人何敢当此!”狐偃鼓动说:“继文侯辅周之勋,光武公启晋之烈,皆在于此!”(第三十八回)他并且劝文公辞掉秦军勤王之兵,以便独占霸业。至此,文公才踏上了公开图霸的历程。后来,为了进一步巩固霸业,狐偃又提议组织河阳朝王会盟,他对文公说;“为君计,莫若以朝王为名,号召诸侯,视其不至者,以天子之命监之。朝王,大礼也。讨慢王之罪,大名也。行大礼而举大名,又大业也,君其图之。”(第四十二回)在狐偃对重耳的几次关键性劝谏中,都体现出了他的雄心大志。流亡时,他启导重耳不要营家苟安,而以复国为念;回国后,他又力劝文公勿以复国为满足,而以创建霸业为己任。狐偃以他的雄心影响了晋文公,促进了晋国霸业的创建。
  劝术有方
  在具体的军政问题上,狐偃的考虑常显才气。城濮之战中,狐偃向文公提出了“”的建议,既履行了文公当年对楚王的诺言,使其赢得了政治声誉,又是对楚军“卑而骄之”的军事策略。晋军退至城濮后,为了帮助文公下定战楚的决心,他从最坏的结果考虑说:“即使不胜,我国外河内山,足以自固,楚其奈我何?”在吕省、芮发动阴谋政变的关键时刻,他偕同晋文公秘密离国,协助文公诱捕了祸首,机智地粉碎了政变阴谋。这些活动狐偃替重耳向正在地头吃饭的田夫求食,田夫奚落了他并拒绝施舍。狐偃又求道:“纵不得食,乞赐一食器!”田夫将一土块送给他说:“此土可为器也。”同行之人见辱大怒,重耳也欲鞭打田夫,狐偃急忙阻止说:“得饭易,得土难。土地,国之基也。天假于野人,以土地授公子,此乃得国之兆,又何怒焉?公子可降拜受之。”(第三十一回)重耳依言而行,下车拜受。田夫不解其意,还以为是碰上了一群傻瓜。当时晋国君臣已饿乏无力,又遭侮辱,狐偃的天授土地之语避免了一场无谓的搏斗,缓解了君臣们的愤恨情绪,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君臣们对未来的信心。后来晋文公率兵攻打了五鹿,对狐偃说:“舅云得土,今日验矣!”(第三十九回)看来晋文公始终牢记着狐偃的所谓得土之言。重耳去秦后,欲将原嫁晋怀公子圉的女儿怀嬴另嫁于重耳,重耳因自己与子圉有叔侄关系,难于决断,遂问狐偃的意见,狐偃反问说:“公子今求人,欲事之乎,抑代之也?”见重耳不回答,他又说:“晋之统系,将在圉矣。如欲事之,是为国母。如欲代之,则仇人之妻,又何问焉?”
  (第三十五回)狐偃提出对子圉或者事之、或者代之的两种不相容选择,有意避开两人的叔侄关系,迫使重耳在不愿事子圉的心理作用下,选择取而代之的态度。他没有直接从正面回答重耳的问题,但他把问题摆得更尖锐,态度更明确。重耳在秦军的支持下返国渡河时,小臣壶叔把往日流亡途中用过的破盆残豆、敝席旧帷一件件搬入船中,重耳见了,呵呵大笑,说:“吾今日入晋为君,玉食一方,要这些残敝之物何用?”让把这些东西抛弃岸上,不要收留。狐偃私下想:“公子未得富贵,先忘贫贱,他日怜新弃旧,把我等同守患难之人,看作残敝器物一般,可不枉了这十九年辛苦!”于是前去向重耳辞别。重耳惊问其故,狐偃对流亡期间照顾不周及拂逆君意之处作了道歉,最后说:臣奔走数年,惊魂几绝,眼泪表示说:“舅氏责孤甚当,乃孤之过也。”立即命令壶叔将已抛弃的东西一一取回,并发誓与旧臣同心共政。狐偃通过重耳抛弃旧物的行为,看到了其思维方式上有贪新弃旧的一面,从而想像到他有抛弃旧臣的可能,在弃臣问题还没有可能暴露的时候,狐偃自比残敝物器,摆出求退的姿态,以比喻的方式劝谏文公,使其明白自己思维方式上的深层错误,以期从根本上杜绝不良结果的发生。
  狐偃善于采取多种方式,机动灵活地劝谏文公,有摆出问题供其选择的方式,有比喻的方式,在离齐问题上,又采取造成既成事实,使其失去退路的方式,除此而外,狐偃还利用对占筮爻辞的解释和对梦的解释,发挥出与自己主张相同的意思来。自秦返国前和勤王前,他都将占筮解释为大吉之兆。城濮之战前,文公梦见楚王伏于自己身上,狐偃将其解释为:“君仰面倒地,得天相照;楚王伏于身上,乃伏地请罪也。”狐偃的这种方式是利用了文公的迷信心理,他借助于神秘的力量表明自己主张的正确性,以说服文公或帮助其决断。
  狐偃是晋文公最亲近的大臣,他以自己的雄心和才智竭诚辅佐文公,不断激励其进取心,为其复国和创霸谋筹划策,他是晋国霸业创建和巩固中不可或缺的杰出人物。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chunqiuzhanguogushi/1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