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从谏如流

晋国的中军尉祁奚为人忠直,很得同僚敬重和悼公信任,但是已经年过七十,就主动向悼公告老还乡。悼公很留恋又没办法,就让他推荐一个接替的人选,祁奚说:我认为解狐比较合适。悼公说:我听说你和解狐之间有仇怨,你怎么推荐他呢?
  祁奚回答说:君上您问的是谁可以接替我,没问我和谁有仇怨啊?
  悼公就召见了解狐,可是还没来得及任命,解狐就病死了。
  悼公又征求祁奚的意见:解狐以外,还有谁接替你的位置合适?祁奚回答说:如果找第二人选,祁午合适。悼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奚答道:君上问的是谁可以接替我的位置,并没问谁是我的儿子呀!
  悼公又问:中军副尉羊舌职去世了,你为我推荐一个能接替他位置的人。祁奚说:羊舌职有两个儿子,大的叫羊舌赤,二的叫羊舌(xī),两个人都贤而有德行,君上选择谁都可以。
  悼公十分敬服祁奚的人品,就按他的推荐意见,用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为中军副尉。对这个任命诸大夫都心悦诚服。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祁奚荐贤的故事。典故“祁奚荐贤”、“祁奚荐仇”、“举贤不避亲”、“举贤不避仇”皆出于此。
  巫臣的儿子巫狐庸,奉晋侯之命到吴国去见吴王寿梦,请求发兵攻楚。
   寿梦派世子诸樊为大将,打败了楚令尹熊婴齐,熊婴齐忧愤而死。楚共王用熊壬夫为令尹。可这熊壬夫特别贪财,利用相权向属国陈国索贿,陈国一气之下弃楚从 晋。此事被共王知道了,杀了熊壬夫,改用他的弟弟熊贞为令尹。熊贞一上任就发兵车五百乘来伐陈国,陈国吓得只好又弃晋从楚。
  这时的晋国已在原来九国联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吴和陈,于是悼公又在戚地(今河南省濮阳市北)大会诸侯,吴国的寿梦也来参加,中国的威势大振(当时习惯于称中原地区为中国)。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陈国居然归而复叛,盟主晋悼公很生气,就要举兵伐陈。
   恰在这时,无终国(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北)的国君嘉父,派大夫孟乐带着礼物来到晋国介绍情况说:山戎诸国(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自从被齐桓公征服以来一 向很平静。但近年来因为相邻的燕国贫弱,山戎看中国没有实力强大能够统帅诸侯的,就又开始侵掠袭扰。我们国君知道晋君精明而晋国强盛,所以向其他戎国宣传 了晋国的德政和国威,北地各游牧小国愿意和晋国结盟,所以我们国君派我来把这情况告诉您,怎么办请您拿主意。
  悼公召集大臣们商议,多数大臣认为戎、狄这些少数民族游牧部落(当时中原地区诸国习惯上对四方少数民族的叫法是:东为夷、西为狄、南为蛮、北为戎)不讲信义,不懂礼法,对付他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征服”,和盟不可取。
  惟有司马魏绛(jiàng)说:不能征伐。现在诸侯刚和睦共事,晋的霸业还不稳定。如果兴兵伐戎,楚国会乘虚而入,诸侯在楚的压力下又会倒向楚国。我们得了戎地而失了诸侯国,得不偿失。
  悼公问:那你说北戎诸国可以和盟吗?
   魏绛回答说:与诸戎和盟有五个好处:戎地和晋国相邻,那里地广人稀,土地廉价但财货贵,我们拿货物换土地,可以增加我们的土地面积,这是第一个好处;和 盟之后,攻伐劫掠少了,边民可以安心耕种、发展生产,国家增粮、百姓增收,这是第二个好处;以晋的威德而让远在北戎的各游牧部落臣服,免去了兵车征伐之 劳,这是第三个好处;戎狄都能臣服于晋,各诸侯国会大受震动,从此更加害怕晋的国威,这是第四个好处;和戎之后,我们没有了北方之忧,可以专心对付南面的 楚国,避免两面做战,这是第五个好处。有这五利,君上何乐而不为?
  一番话说的悼公和群臣心服口服。悼公就派魏绛为和盟的使者,会同孟乐先到了无终国,与国王嘉父商议好了,嘉父就邀请山戎各国都到无终国来歃血定盟,内容是:
  “方今晋侯嗣伯,主盟中华,诸戎愿奉约束,捍卫北方,不侵不叛,各保宁宇,如有背盟,天地不佑!”
  诸戎受了盟,都很欢喜,都拿当地的土特产给魏绛做谢礼,魏绛分毫不受。诸戎相互传语议论:大国的使臣,真是廉洁不贪财货!对魏绛也更加地敬重。
  魏绛带着盟约回见悼公,悼公非常高兴。
  和戎正在进行的时候,中原诸侯又发生了变化。
  陈国背叛会盟后,郑国在楚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又投靠了楚国,并且在政治上倾向于晋的郑僖公被亲楚派杀了。
  得到消息,悼公召集群臣议事。悼公问诸位大夫:现在陈国和郑国又出现反叛,应该先征伐谁?
  观点很清楚,不存在打不打的问题,是拿谁开刀的问题。
  荀(荀在晋楚城之战中被楚军俘获,后来晋用连伊襄老和公子熊谷臣的尸体换了回来)答道:陈国地方小而且位置偏,对霸业的成败影响不大。但郑就不同了,郑国是中原地方的枢纽,要争霸业就必须先征服郑国。宁可失去十个陈国,也不能失去一个郑国。
  韩厥是一个有本事、大度量的人,早就想把中军帅位交给荀。正好借机对悼公说:荀多识善断,能定郑国的就得是他了。我已经年龄大精力不继了,请主上允许让荀来挑中军元帅的大梁。
  悼公不同意,韩厥坚决辞政,最后悼公无奈只好同意韩厥“退休”,由荀代中军元帅,统兵伐郑。
  晋军兵到虎牢关,郑国一看晋军强大,知道无力对抗,就又请和,荀同意请和,率师归晋。
  晋军回兵,楚军又到,郑国又叛晋投楚。
  其实像郑这样的小国,夹在两个大国中间也真是没办法,只能做墙头草苟延残喘。
  晋悼公大怒,又召集诸大夫。问:郑国反覆无常,兵到就降,兵去就反,如果想让他坚定地跟着晋国不反叛,有什么好办法?
  荀献计说:晋国所以不能降服郑国,是楚国的原因。要降服郑,必须先制服楚。想要把楚国缠住缠服,应该用“以逸待劳”的办法。
  悼公说:怎么个“以逸待劳”?
   荀回答说:军队不能频繁使用,使用频繁了就疲劳了。诸侯也不能总联军对敌,联勤了就有怨气怨言了。如果自己的疲倦了,外来的责怨了,用这种办法制楚, 我看不出有胜算。我建议把现在的四军,分成三部分,把各诸侯国的兵力和我们的三军相搭配,每次只用一军,动用总兵力的三分之一,配以诸侯国的兵力联勤轮番 出战。楚军进则我军退,楚军退则我军进,用我们的一军,牵制楚国的全军,让他求战不能,求息不得。而我们呢?没有搏杀的凶险,也没有奔走赴援的疲劳。我们 可以想去就去,他们却不能想来就来,这样郑就可以因为楚国疲惫没力量侵扰而一心向晋了。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chunqiuzhanguogushi/15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