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是刘备考核诸葛亮的手段

三顾茅庐看似是诸葛亮刘备的考验,实际上刘备也通过三顾茅庐实现了对诸葛亮真实才能的考验。

刘备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在早年“贩履织席”之时,便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与皇室攀宗亲,已有“我为天子”之语。及见黄巾起义,即生“上报國家,下安黎庶”之思,与关羽张飞结拜,招兵买马,投军从戎,遂厕身政治。厕身政治后,刘备先后依于刘焉、卢植、朱隽、陶谦,甚至吕布也一度成为靠山。最后奔曹操,靠袁绍,依刘表,身边逐渐聚集了武如关羽张飞赵云,文如孙乾糜竺简雍之流,初步赢得了一定的政治资本。但是,这也让天下枭雄深刻地认识到了刘备的野心与竞争能力,曹操所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备乃人杰也,今若不击,待其羽翼既成,急难图也”,将其视为必欲除之的对象之列。

自此,刘备从依曹操,依袁绍,依刘表,最后被曹操追杀,被袁绍追杀,为刘表部下不容,受困在新野小县,已无立锥之地,随时面临曹操大兵压境的危险,到了诸葛亮所说的危难之时,前途难卜。此种情形下,刘备寻找新的出路已迫在眉睫。恰值此时,刘备因荆州依刘表几乎被蔡瑁所害,亏得的卢马神勇相救,使得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水镜庄的司马徽司马徽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刘备所以“命途多蹇”就是因为“左右不得其人”,也就是缺乏人才。此前刘备对人才并无深刻的理解,他以为诸如孙乾简雍这些“白面书生”(司马徽语)之流便就是人才,所以纵观刘备此前战绩,可为人道者并不多,特别是灭黄巾后须直面实力强大的军阀如袁绍辈便只有逃走的份儿,更别说如曹操之流的枭雄。司马徽的提醒,让刘备如梦初醒,所以当夜“寝不能寐”,求贤之思已勃然兴起。正遇徐庶相寻,立刻拜为军师,便大胜曹仁、李典两万五千大军,夺取了曹操的樊城,迫使曹仁、李典远遁,是平生第一次自己攻城掠地。这一大胜更增强了刘备对人才作用的认识,于是,当徐庶被曹操骗去之时,如遭灭顶之灾,大喊“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值此,刘备真正认识到了人才在决定命运方面的决定作用。但刘备对于人才的寻求有自己的标准,比如徐庶以单福名初见刘备,为了考查刘备的人品,便以的卢马赠人相劝。刘备闻言甚不以为然,可以看出刘备用人的不苟。

三顾茅庐若论其始终,可包括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到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①]。三十五回之前刘备是不知道有诸葛亮其人的,只是在水镜庄司马徽向其推荐说“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方引起了他对诸葛亮的好奇。诸葛亮真的如司马徽说的那样才识非凡吗,刘备固然是要自己做出考查。三顾茅庐的过程就是刘备考查诸葛亮的过程。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lishigushi/4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