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什么?你说诸葛亮会徇私枉法?人家都在他死后追封忠武侯,要说诸葛亮会徇私枉法,恐怕是没有人会相信的。在人们心目中,他永远都是那位足智多谋、严于律己的千古一相。可就是这样的一位“政事无巨细咸于己”的诸葛丞相,终于还是会有一点瑕疵,留给后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遗憾。
街亭一役,让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即使他起初力排众议,重用马谡后,以至于最后的大溃败,也未使得他动了恻隐之心,最后不光要处斩马谡,更要自贬官职,彰显法纪。其实,早先我们就知道,马谡的兄长马良与诸葛亮称兄道弟,早已经是生死兄弟。马谡临死之前给诸葛亮的书信中写道:“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读出诸葛亮与马谡之交情远非一般人可比,终于使他违背刘备的遗旨,武断的选择重用马谡必然也有此种因素在内。就算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祭奠,十万将士痛哭流涕,为之哀嚎。马谡妻子后人,诸葛亮厚待如以往。由此种种,马诸之情便觉油然而生,已不是一般的朋友之情。
要说挥泪斩马谡应该算是诸葛亮最容易徇私枉法的事情,但是即使这样艰难的抉择也不至于诸葛亮循半点私情。可是,在蜀汉阵营中一位名不见经传、可谓是寸功未立的“显赫”之人因喝酒闹事,在军中挑衅大将,反而是诸葛亮轻易的放了他,而且一切官位爵禄依旧如故,没有半点损失。那么,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竟使得诸葛亮甘愿徇私枉法,丢掉自己一世英名为其开脱罪责呢?此人正是官至车骑将军、都乡侯的刘琰。
刘琰其人,前文已经详细介绍,此处不再累赘。但他确实有贤名,而且还是刘备在豫州起家时的原班人马,按照这样的道理来说,他一生跟随刘备应有近三十年,算是蜀汉的肱骨重臣。可是在跟随刘备四处拼杀的这么多年中,这位刘琰仅仅是以宾客的身份担当幕僚,并没有一点值得赞扬的建议或者可以让人信服的功勋。所以,在刘备平定益州后,刘琰因与刘备同宗的关系勉强混了个固陵太守。
刘禅继位后,刘备起家的人马早已所剩无几,当权的诸葛亮也仅仅是半路遇到的军师,至于关羽、张飞等人早已随刘备入了黄泉道鬼门关。仍旧活着的刘琰以其汉室宗亲的身份,加上是刘备的旧仕,终于混了个卫尉中军师后将军,后来做了车骑将军,成为蜀汉的三把手。当然,这位三把手并不管事,只顾每日骄奢淫逸,泡妞消遣。终于,因为闲的过分,招致群臣的愤恨,诸葛亮因怕他在朝中惹事,于是在北伐之时便将他带在身边。
可谁知这位显贵之臣让诸葛亮颇不省心。刚到军中,他便喝酒闹事,与大将魏延闹不和。无奈,诸葛亮只有公开责备他,刘琰非常感激诸葛亮不法办他,回信感激,言辞颇为慷慨。诸葛亮以为刘琰这回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了。于是将他遣送成都,依旧担任车骑将军。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名言是有几分道理的,回到成都后的刘琰早就将对诸葛亮的承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最终终于因为得罪了后主,本来罪不至死的他终于被满朝官员以“莫须有”的罪名处以极刑。更为巧合的是,仅仅几个月后,身在五丈原的诸葛亮终于积劳成疾,忧郁而死。
本来刘琰作为汉室宗亲,又是刘备亲信之人,加之身居高位。醉酒之后与魏延闹不和,诸葛亮顶着徇私枉法的骂名为其开脱,不加任何责罚,他就应该痛定思痛,夹着尾巴做人。可是有些人高出站久了就不胜寒了,一向高调惯了也难以放下架子了。虽然有诸葛亮的护佑,为了他徇私枉法,可是终于引起满朝愤慨,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至于诸葛亮,或许本来就没有徇私枉法的命,一生之中的惟一一次徇私枉法非但没有瞧对人,也成为他继马谡之后的又一次错识英杰。当然,刘琰的特殊身份,或许还是有些官场“潜规则”的,诸葛亮也要遵循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