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国百姓生活有多惨: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
“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这就是煮酒论英雄的三国时代,我想现在应该也有不少想要穿越到那个时代去干一番大事业。但历史只记载着英雄,那些千千万万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老百姓却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没有―― 不可否认,曹操、刘备、孙权都是时代英雄人物,是他们使战乱频频的中国完成了局部的统一,但正是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或者说是帝王思想导致了三国八十年的硝烟弥漫,兵戈交锋。曹操、刘备、孙权都是高度自私的,都想据天下为己有,都想当皇帝,谁也不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同情人民疾苦,早日实现中国的统一。都想削平四海,扫清天下,成就霸业,他们信奉“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充分暴漏了“有志图王者”的野心。在这种欲念的驱使下,他们将老百姓作为他们“建工立业”称王称霸的不可缺少的“资源”:没有百姓,便没有兵源,没有可供掠夺的粮食,没有建立统治的子民,没有能强迫驱使的民夫,没有制作兵器的工匠。曹操深刻意识到:“民为邦本,本国邦宁”。他和一切有头脑的剥削阶级政治家一样,将恒民,养民作为手段,将用民、使民作为目的。刘备亦如此,他深刻明白“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在新野,百姓称颂:“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到了西川也收到“百姓扶老携幼,满路观瞻。”可见,他们是非常善于收买人心的。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可能和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更不可能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今天看来,不过是在做秀,在为他们的远大前程作铺垫。他们在认识到老百姓的重要性时,非常重视老百姓。为了征服天下,他们横戈铁马,短兵相接。中国军事史上杰出范例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三大战役。等等数不清的战役一方面展示了军事家们杰出的战略战术、韬略计谋,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这些战役为老百姓带来了肝肠寸断的痛苦。哪一个士兵不是来自老百姓?哪一个士兵不是来自老百姓?哪一个生命的消亡、惨死不是给幸存于世的几个甚至几十个亲人带来绵延无期的痛苦?可见英雄豪杰的丰功伟绩正是建筑在千千万万的堆上的。从老百姓的角度讲,三国的长期分裂及它们之间的龙争虎斗带给黎民的是血泪斑斑、 骨肉分离。 官渡之战,袁军被曹军“所杀八万余人,血流盈沟”,赤壁之战则是“曹军着枪中箭,火烧水溺者不计其数,彝陵之战先是吴军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后来则是蜀军被杀得“死尸重叠,塞江而下。”一次次军阀战争中被驱上战场,被戳死的、被射杀的、被火烧水溺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都是老百姓,都是被迫为他们卖命的骨肉之躯啊! 说说三国时代的人口,经过汉末长期内战,而且三国时期也未见太平,所以较之前代大为减少。当年秦灭六国,也是经过数百年战争,杀人似乎更多,动辄几万几十万,如秦与韩魏伊之战,据说斩首敌军24万,长平更坑杀赵40万,当然是据说。秦统一时估计人口为1000多万,也有说2000万的。西汉,经过长期和平,自然人口增殖,似乎记得是孝平帝元始年间,人口达5900多万,最为鼎盛。新莽末,又是长期内战,所以汉孝明帝时期大概只有二,三千万人,东汉鼎盛时人口好像是5200万左右。 但到了三国,人口是大减了。由于战乱,关于三国人口普查方面,可能流传少,在下所见唯有三国末期。各位师兄看《三国演义》最后,魏灭蜀,得人口男女94万,兵十万数千,官吏4万。试想,94万人,女子据半。就算男子50万吧,还包括老幼,青壮又有多少呢?还要有劳动力从事生产,兵力就是10万多,正如诸葛亮所说是益州疲敝,这么少的人还要养官吏4万,真够苦的。是故,蜀国人口最少,兵力最弱,居然在诸葛亮的了努力下养成了一个军事力量,还能对曹魏采取攻势,这是诸葛亮所有希望之所在,因之使用上异常谨慎,不敢采取什么冒险道路,毕竟后备人力少,有了损失补充不易。吴国也不怎么样,虽然人口多些,西晋灭吴时得男女230万,兵23万吧,记不清了,官吏又是几万。同样,除去女子,几乎5个男子就有1个兵,这对生产力得影响由此可见。曹魏方面好像没有说,据范文渊说大概有400多万,曹魏为了对抗刘孙同盟,而且统一,军队肯定更多,所以兵役也是繁重的了。 三国加起来,人口大概七,八百万,当然战争时期,统计可能不全,但比之东汉5000多万的家底来说,人口是大大锐减。想那东汉好像是南阳郡还是颖川,人口就有百万以上,三国时蜀一个国家都没有这么多人。可为浩叹。人民思太平久矣,是故,西晋一统,人口迅即飙升,大概是千数百万,好像人们被战争时期抑止的儿女之思现在才得以释放。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